林风眠仕女画风格变化阶段研究
王晶 摘 要:林风眠的“风眠体”为中国画中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仕女图是林风眠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林风眠仕女画风格变化阶段进行探究,从侧面对林风眠的艺术成就以及在“中西调和”方面进行的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林风眠;仕女画;造型;色彩 一、林风眠与中国仕女画 1900年,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石匠之家,二十多岁赴法留学,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学院式的美术教育,他有抱负,有理想,并躬身实践,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而他的艺术理论在当时可以说是掀起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并且时至今日,我们有些方面仍然在朝着他当时提出的方向努力。 林风眠一生坎坷:他的前半生,国家风雨飘摇,山河动荡;后半生又政治风波不断,甚至经历牢狱之灾,他所提出的“中西调和论”的艺术理论在当时也遭到了传统中国画派的极力反对。他从风光无限地进入北京艺专担任校长,再到匆匆离去,不过两年光景。离开艺专的林风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而仕女画就是林风眠新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人物画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戏曲人物画、现代人物画、仕女画。笔者选择仕女画进行简单的探讨。 仕女画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大题材,历史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看作是仕女画发展的较早时期,这一时期的侍女画大多表现神话故事中的仙女,例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可以看作是早期优秀仕女画的代表。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仕女画的特色,即瘦骨清像,气度高雅。 唐朝时期可谓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热衷于表现封建社会中那些尊贵妇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昉,他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朝宫苑侍女画的最高水准。其后各朝各代也都有其代表性的仕女图。 林风眠以仕女画为载体,同时运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东方特有的文化底蕴、意境和情韵。林风眠笔下的仕女画大多娴静,端庄且具有佛性、母爱,这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林风眠在他的儿童时期便被迫离开了母亲,留法期间得遇一生挚爱罗达,两人相恋并结婚,可婚后不久罗达在生产时患上产褥热,母子一同离世,林风眠十分痛苦。1925年,林风眠与法国同学华丹結婚,但又因种种原因妻子带孩子远赴巴西投靠亲戚,二人聚少离多,可以说林风眠的仕女题材的作品也在展现他生命中所缺失的属于家庭、属于女性的那一部分。 二、探索初期…